疲倦不堪的獅子只能在夜裡偷偷躲起來哭泣,有一天,獅子終於累倒了,變成了一座金色的石像……
《飛天獅子》是日本繪本作家佐野洋子的作品,筆觸率性童趣,故事並不複雜,卻觸碰了很多人內心難以訴說的一角。主角獅子起初充滿熱誠地招待貓咪親戚,為牠們捕獵,為牠們表演,逗牠們開心,即使獅子開始覺得累了,卻仍努力讓他人滿意。
在獅子身上不難看到很多照顧者的影子,一旦戴上「照顧者」這個頭銜,似乎就暗示了需要無窮無盡的付出,維持下去的動力有愛,也有責任,一切就像無法剎停的火車,無法離開,就只能繼續下去。
「我的興趣其實是睡午覺。」
日子久了,獅子也發現漸漸失去了自己的生活,但當他跟貓咪說出自己最單純的渴望時,貓咪卻沒有認真看待獅子的感受,還繼續開玩笑,那麼獅子如何反應呢?牠順著貓咪的話笑了。當獅子累得無法起床時,第一隻看到牠的貓咪笑他在睡懶覺說:「獅子啊,你實在很好命。」這次獅子沒有再訕笑,牠化做了一尊石像,不用再難過,也不會再快樂。
不少人會視照顧患者為家屬理所當然的責任,加上社會部份人對精神病貼上「危險」的標籤,家屬亦可能會內化這種污名化,扛在肩上的責任百上加斤。照顧者或多或少會發出求救訊號,但往往沒有多少人能察覺,最令人痛心的是連自己亦輕視了自己內在的需要。我們心底都渴望有人愛自己,但亦要面對一個現實: 我們未必時時找到一個懂得#愛自己的人,因為這樣,其實最應該學會體恤自己的人正是我們自己。
路過的小貓看著沉睡的獅子石像,猜說牠睡了百年的原因,當獅子聽到這句話,重新活了過來。
照顧者訴苦往往並不代表想抽身而去,就算閃過這個念頭,其實也覺得自己不會去行動,只知心中那鬱悶的感覺需要排解,那種感覺好像難以解釋清楚,在故事中,飛來飛去的疲累不是讓獅子石化的原因,而是不被理解的難過,而最終獅子因為得到理解而願意醒來,再次面對這個世界。照顧者也需要被理解他的疲倦、無奈,不論有沒有實質的幫助,被理解的感覺已足以化為力量,支持他們繼續走下去。
到故事最後,獅子醒來仍需要面對各種期望,牠像我們一樣仍要每日作出選擇,換個說法,我們每日仍可作出選擇,但願我們面對類似的處境,也可給自己多一點體貼。
文: Amber Chiu
畢業於香港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、比較文學系,從事傳媒工作多年,後完成香港浸會大學輔導學社會科學碩士,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。
相信每一個人的故事都值得被珍視,亦相信文字可以搭建一個神奇的空間,讓人與人可以跨越時間和地域,碰撞、連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