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 攝影協助我表達情緒,治癒我內心世界的小孩 》

發佈日期 2023 年 10 月 19 日

《 攝影協助我達情緒,治癒我內心世界的小孩 》

是攝影把我的壓抑的情緒畫面化為光影,化為現世的色彩,以它獨有的方式陳述,再次建立我與世界溝通的橋樑。

因為喜歡攝影,它成為我表達的另一種語言。

2019年,我的情緒一直處於極端,負面的悲傷感充斥著我的時間,瞬間抽走了我對於世界的感知力,對於顏色的洞察了,排山倒海的思緒把我淹沒在世界的角落裡。我嘗試著,掙扎著,想再次與世界連結,想 再觀察這個世界的美好。躁鬱強制關閉了我所有的感官,理應五顏六色的世界被黑黑白白和灰濛濛的麻團所包裹。

2020年夏,我正式購入人生的第一部相機,習慣了每天隨身攜帶著相機,感覺把它放置在身邊總有一種莫名的安全感,能讓敏感的我隨時紀錄每日的所見所聞。我喜歡到中環碼頭,隨機挑選一個號碼,以不預期的方式進入離島閒逛。可能是坪洲,也可能是長洲。喜歡站立在船頭,海風夾帶的鹹香迎面而來,以相機捕捉那一刻入眼簾的畫面。鏡頭裡波光粼粼的海浪,與鳴笛的船鳴聲互相呼應。

我喜歡從北角春秧街開始乘坐電車至屈地街車廠,叮叮而響,噹噹而過,它以古老的形式漫遊穿梭在街頭,凝視著上下站的人們,急匆匆而至,慢悠悠而落。每一個人的臉上有光,或而黯淡。那一刻,我似乎能讀懂人們臉上的故事,取景器裡的眾生相,似乎讓我短暫忘記了肩膀上的疲憊。我也喜歡屹立高山處,記錄所到之處的日出與日落,也喜歡風吹拂地清冽,似乎沉浸在這雲林間,我能忘記許多的煩惱。相機代替了我原本灰蒙的雙眼,把現世中的顏色以另一種方式輸入我的腦海裡。

這時的攝影於我而言,只是記錄與捕捉的工具。

2021年春,偶然在Facebook看見,讀書時期的老師舉辦了個人攝影展。我不知從何處來的動力,主動詢問了老師關於展覽的詳情並前往參觀。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,原來攝影可以從藝術,以概念的角度創作,以一件藝術品的形式和觀眾進行互動。通過作品,觀眾可以從中理解藝術家背後的創作理念,想法,以及能引發共鳴,引導人們更加深入地思考。

過了一個月的時間,因緣際會下在社交媒體上得知,恩師所舉辦展覽的機構進行了實習生招募。那一刻我腦袋裡冒出了一個想法:如果我在這間公司工作會如何呢?其實,我並沒有信心,我對自己的狀態也很不確定。畢竟,那時的自己處於一個比較封閉的狀態,無力的狀態促使我不斷地逃避,躲藏。也或許,攝影對我的魔力實在太大了,還是選擇向這個世界踏出了我的第一步。恩師也為即將面試的我撰寫了一封推薦信,後來我也很順利地入職這家推廣藝術攝影的機構。

入這家機構的,一竅不通我,如同吸水海綿,學習著攝影的知識,參與舉辦攝影展覽的過程,籌備攝影書展與世界各地推廣攝影的文化機構進行聯繫。事後的我當然會以獲益匪淺來形容現在的我,當時一問三不知我充滿著恐懼和害怕,甚至嘗試過逃避這些我不擅長的工作內容。但似乎「熱愛」的魔力真的很大, 我克服了心理的恐懼與害怕,工作慢慢上了軌道,我一邊工作一邊自學著攝影理論知識。

學習是以累積的形式存在的,克服也是一個個關口開始跨越的。「熱愛」的能力,讓我開始思考如何把自己內心世界的畫面表達出來,如何以一張照片呈現文字無法闡述的內容。我嘗試不祇是以相片記錄日常生活,我開始以藝術形式進行影像創作,把我曾壓抑著的,張牙舞爪的情緒,以及被逐漸吞噬的夢境,以顏色和現實的畫面所表達,我以自己作為拍攝的主角,學習著佈燈,構圖以及概念構思,把腦海裡的畫面盡可能地呈現。每一張的影像不單單只是一個畫面,畫面裡所承載著的是我所熱愛的,我曾焦慮的,也是我抒發的感情。更多的是,我以照片的形式和這個世界再次進行溝通,人們會從畫面裡讀懂我的情緒,理解我的無奈,與我產生共鳴。

這時的攝影作為我表達自己的渠道,也在創作的這一條路上慢慢地治癒內在的我。

我一直知道這條路很不容易走下去,但我堅信著有著「熱愛」支撐,我可以更好地走下去。去尋找吧,尋找能讓低迷的你充滿「翻山越嶺」的勇氣。

 

分享者簡介:

   

Jacinthe.H

躁鬱症患者,精神健康倡議者。以攝影及文字作為渠道表達來自內心世界的畫面。她希望透過分享自己治癒道路上的點滴,給予同路人一份鼓勵。

 

留低你的心聲或筆記

登入或成為會員,將開通筆記功能留下你的心聲。

更多文章

不如……是旦啦!

是旦主義(Sidanism)提倡放下自在的人生哲學,相信「唯有認真地是旦,才能對抗現實的荒謬」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