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姑娘:
自從我被診斷咗有躁鬱症同思覺失調之後就開始食藥,依家食咗半年,情緒的確係穩定咗,但啲藥搞到我成日都好攰,懵下懵下咁,又會作嘔作悶,好辛苦,我真係唔想食死一世藥,我想靠自己,其實我都康復得幾好,所以我諗緊可唔可以停藥呢,醫生叫我唔好停,但我覺得啲醫生
一定揀最保守嘅做法㗎啦,我想自己試
下囉,我知道唔可以乜都唔做,所以
我寧願去睇心理學家或者,不過其
實我都唔知淨係做心理治療夠唔
夠,唉,好迷茫。
阿心
阿心:
藥物的確是令很多復元人士十分掙扎的議題,患者不想吃藥主要有兩個原因,一是覺得藥物副作用對生活影響太大,第二個則是對接受藥物治療這件事的看法。如你所言,希望「靠自己」,而非靠藥物,在這些心態下,心理治療往往會被視為代替藥物的希望。
我們先了解一下藥物和心理治療的功用。從精神科的角度來說,藥物初期的作用在於消除病徵,其後作用是鞏固康復,減低復發風險。一般來說, 一次躁狂抑鬱症病發後,最少須服藥兩年,如果頻密復發,服用穩定劑的時間須更長,因此精神科強調減少復發的重要性。而心理治療則主要助你梳理內心想法,獲得陪伴和被聆聽的感覺,藉此減輕情緒病的症狀,以及學習面對壓力、管理情緒,從而減低復發機會。
雖然兩者的功能殊途同歸,選擇治療時要考慮的便是自己目前的狀態。藥物減輕症狀的時間通常較快,而心理治療的效果相當受治療關係影響,因此要有意識地預留時間尋找合適的治療人員。另外如果你現時的情緒極端低落,日
常作息大亂,甚至連說出內心感受的力氣也沒有,這時我們往往難以改變自己的思維,因此影響接受心理治療的效果。藥物在這時可以改善睡眠質素、提升食慾,令你身體稍稍回復能量,才可以有效地去經歷心理治療中的各種過程。患者亦要考慮自己現時病發的頻率,自己面對精神病的病悉感及掌控度。
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自己對於疾病和藥物的看法,其實我們在思考的不單是食藥與否的問題,如果我們能藉著食藥的掙扎更了解自己,這樣對整體復元都有幫助。例如阿心你提到不希望食一輩子的藥,希望「靠自己」來讓病情穩定,那麼我們亦要思考,其實原因除了副作用,自己是否有一種抗拒食藥的心理?不少復元人士覺得每次食藥似乎都在提醒自己是有精神病,而且是「嚴重」的,因此對自己能力失望,心中默默把吃藥與沒有能力劃上等號。
因此不少復元人士希望藉著不吃藥來證明自己的能力,多於為控制病情而做,背後潛藏的往往是「如何看待自己患上精神病」這個議題,不願意接受自己生病了,並且是一個需長
期治療的病,這種心態絕對情有可原,但如果我們強迫自己只能靠意志力來改善症狀,這樣反而會增加自己的壓力,再次跌入沒有彈性的思維之中。
以上是其中一個復元人士常見的心態,每個人選擇停藥與否都有不同原因,這正是你可以在心理治療中與治療人員探討的議題(這不是心理治療的廣告!),在你梳理好內心想法之後再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,重要的是記得在復元路上患者有自主權,並需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
輔導員
黃姑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