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經常看見愛侶、互相重視的家人吵架,但他們真是因為討厭大家而吵架嗎? 何故有時越
珍惜,爭吵越激烈?
很多時候,我們用錯了習慣性的
溝通方式,結果雙方未能傳達
真實的心意,反而把突如其來的怒氣發送了給對方。
很多時母親疼愛孩子,希望他們有美好的將來,所以要求他們努力讀書來建立人生。在這迫切的期望下孩子,每當見到孩子玩樂、休息,就衝口而出地批判:「你這個懶人!只顧著玩樂,將來一定無出息。」不論孩子是否能理解母親熱切地「為自己好」的期望,但聽到母親惡言的批評,就很容易被辱武斷的言論而引起不憤,也以惡言回應:「我玩又不是沒讀書。」如是者,惡性循環,母親越發覺得孩子找藉口回嘴,開始氣憤地又接著回應。。。。。。
這就是「暴力」的溝通方式。
非暴力溝通
由 Marshall B. Rosenberg 提出
- 去除溝通裡會造成傷害的成份
- 達到有效的溝通目的
- 讓雙方的真實心意相通
第一部分: 透過非暴力溝通來表達自己,
第二部分: 透過非暴力溝通來理解他人,
第三部分: 透過非暴力溝通來愛自己.
非暴力溝通模式的4個要素:
- 觀察 – 清楚地表達觀察結果,不判斷或評估
- 感受 – 表達感受
- 需要 – 直接說出真正的需求
- 請求 – 提出明確的請求